找到相关内容1706篇,用时2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圣一法师讲梵网经菩萨戒之不发誓戒

    人要认识自己方能度自己,认识众生方能度众生。自己是众生,众生是三缘和合而成,三缘离,即无众生,三缘者:六根(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)、尘(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)、(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意识),三缘假合,故有众生,离六根,即无,离尘,亦无六根,离,亦无六根六尘,除去一法,三法都倒了,譬如三脚椅,除去一只脚,整张椅倒下来。 所以我们的,全由根尘和合而生,...

    圣一法师讲述

    |菩萨戒|戒律|发愿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0/08/16142995528.html
  • 略论阿赖耶识

    有?即正思惟如实无间等生,有故名色有,缘故名色有……我时作是念:何法无故则老死无?何法灭故老死灭?即正思惟生如实无间等,生无故老死无,生灭故老死灭。如是生、有、取、爱、受、触、入处、名色、、行...愚昧无知;由无明故而去造作善﹑恶诸业(即是行);即是入胎的第一念心识;名色,名乃是五蕴当中的受、想、行、四蕴,色蕴(物质)为色,即是由四大和合所构成的人身;入即是后期胎儿的身心,六根具足﹑身心具备...

    宗礼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3573527.html
  • 论述唯识学三能变思想(2)

    Asamprajanya),不正知即是邪知,误解世间法及出世间法,破坏佛教真理。《成唯识论》卷称:  云何不正知?于所观境,谬解为性,能障正知,毁犯为业。[122]  (4)、别境心所  在五个别境心所中末那只是与...何地,任运恒缘自地藏识为自内我。所以在《唯识三十论颂》说:“随所生所系”。[123]  阿赖耶识为三界五趣总报的果体,是轮回的主体,以业力的牵引,在三界九地、四生道中流转。此第七末那以第八阿赖耶识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35155698.html
  • 如来藏与唯识学关系问题之分析

    力图解决因早期佛教心识结构的不完整性而带来的理论困难。  1、唯识学理论建立的初衷:原始佛教的核心思想是十二缘起论。其中包含两大思想:一者轮回。二者业感理论。在原始佛教阶段,有关心理论只有说,即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。而的作用经常会发生间断,比如在死亡的最后阶段与生命开始的最初阶段是终止的。如此带来的理论困难就是:‘轮回主体’与‘业力载体’两大难题。《成唯识论》中关于第八成立的十...

    慧仁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4173537.html
  • 《俱舍论》界根二品分析

    四十四心所法(除受、想二心所),加上不相应行法十四种;识蕴则统摄心王。由于五蕴不摄无为法,因此,所包含的只有七十二法,如下所示:     色蕴(十一):五根、五境、无表色     受蕴(一):受心所     想蕴(一):想心所     行蕴(五十八):四十四心所及十四不相应行法     识蕴(一):心王   (二)十二处   十二处的“处”,为生长门的意思,是能生长心心所法处,故名处。根、境...

    朱晓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5649737.html
  • 阿赖耶识探源

    支,这十二支通过去、现在、未来三世,可以概括为两重因果:由无明、行二支作为过去世的因,、名色、处、触、受五支则成为现在世的果。由爱、取、有三支作为现在世的因,生、老死则成未来世的果。总称为&...领纳今自忆故。”(《大正藏》卷27第55页)   3、补特伽罗是认识的主体。认识客观事物靠,的所依是补特伽罗,间断时,补特伽罗仍然存在。正如《大乘成业论》所说:“...

    韩廷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2473510.html
  • 念佛诵经有甚么好处

    认知是包括尘在内的感知活动。尘对应于六根而起作用的,把六根与尘联结起来而产生认知作用的,中间有作为媒介。若一个人缺少了,就无法感知事物的存在,尤如在黑暗中,我们的眼睛是看不到任何东西。试以下列的例子作比喻:诸位在座的同学也晓得,死去的人也有六根,但死去的人不能感知尘,所以一个死去的人耳朵听不到东西,为甚么呢?耳朵不能听,是小了一个“”。“”的本义是“了然、分别”之义。当我们的...

    永惺长老开示

    |念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204028259.html
  • 阿赖耶识——小宇宙 第八感

    “含藏识”,潜藏着由一到七的行为所积存的一切结果,并逐渐成为产生七等的根源。   佛法还说,一,会与死同时消灭,但“末那”,“阿赖耶识”决不会消灭,从无限的过去一直延至未来的永远。这...唯识学派,所指为“为识宗”,也成为“法相宗”。是中国的佛教宗派之一,缘于古印度大成佛教的瑜珈宗。应主张“万物为”而的名。它是从其表层部分向深层的五、七、八的方向深入扩展。它是一边把握识别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4949570.html
  • 《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》之疑点

    何八为经,八阳名为纬,经纬相交,以成经教”,此为谤法和乱法,坏人善根。其目的无非乱人知见,阻人参研真正之经教。  疑问之七:“云何名八?眼是色识、耳是声识、鼻是香识、舌是味识、意是分别,六根是”。此乃颠倒说法。只要稍研佛法,就会晓得色声香味触法尘被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分别而产生,即十八界,怎么能说六根是呢?  疑问之八:“即知两眼是光明天,光明天中,即现日月光明如来;两耳是声闻天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60452767.html
  • 阿赖耶识——小宇宙第八感

    ”,潜藏着由一到七的行为所积存的一切结果,并逐渐成为产生七等的根源。   佛法还说,一,会与死同时消灭,但“末那”,“阿赖耶识”决不会消灭,从无限的过去一直延至未来的永远。这大概也可以...为识宗”,也成为“法相宗”。是中国的佛教宗派之一,缘于古印度大成佛教的瑜珈宗。应主张“万物为”而的名。它是从其表层部分向深层的五、七、八的方向深入扩展。它是一边把握识别事物的心的作用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94461947.html